为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支撑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10月9日下午14:15,基础部第二期教学研讨会在PEIM105多功能教室顺利举行。校长助理尹万昀出席会议,基础部主任张凤、副主任王飞及数学、物理教研室全体教师共20余人参会,会议由张凤主任主持。
	  
 
会议紧扣“深化教学改革,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核心主题,结合前期学校理论学习与基层大讨论中高校长提出的指导意见,全体教师围绕基础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创新、分层教学实施、考核评价改革及学生积极性提升五大关键问题展开深度研讨,旨在凝聚改革共识、优化教学策略,推动基础学科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
	  
 
锚定核心问题,深挖教学改革突破口
会议伊始,张凤主任强调,基础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其改革方向必须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度契合。研讨环节中,教师们聚焦实际教学痛点,逐一拆解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1. 聚焦“支撑度”:构建基础课程与专业需求的衔接桥梁
物理教研室主任王旭丹提出,基础课程需从“理论推导”转向“物理思维与工程技术应用的桥梁”,重点培养学生建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与跨学科应用能力。以《大学物理》为例,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讲解电磁波传播时,引入天线设计、信号衰减等通信实例;针对机械专业讲解力学时,结合机械振动、材料应力分析等案例,实现课程与专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同时,将传统“验证性实验”重构为“项目式实验”,如“设计简易太阳能电池板角度调节装置并测试效率变化”,让学生在实践中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凸显基础课程对专业学习的支撑作用。
2. 攻坚“改革点”:打造应用导向的教学新体系
数学教研室李婷老师从教学目标、内容、模式三方面提出改革路径。在目标设定上,将“掌握理论知识”细化为“理解概念本质”“熟练核心运算”“具备初步建模能力”“能与专业问题关联”等分层目标,适配不同专业需求;在内容整合上,打破学科界限,以“模块化、专题化”重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课程内容,新增“数学实验”模块,教会学生使用MATLAB、Python等工具实现数学可视化应用,并联合二级学院共建“专业应用数学案例库”;在教学模式上,推行“混合式教学”与“项目驱动式学习(PBL)”,利用线上平台推送微课供学生预习,课堂时间聚焦重难点剖析、案例讨论与项目实践,如设计“基于回归分析预测食堂就餐人数”“优化校园巴士路线”等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3. 破解“分层难”:建立动态化分层教学机制
针对学生基础差异导致的“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问题,全体教师达成共识——实施动态分层教学。新生入学后,通过数学摸底考试、物理思维测试结合高考成绩,将学生分为A(提高层)、B(标准层)、C(帮扶层)三个层次,且分层可依据期中成绩动态调整。在教学实施中,针对不同层次设定差异化目标与内容:A层侧重拓展探究,增加跨学科挑战项目;B层聚焦核心达标,夯实基础与专业应用;C层注重基础巩固,放慢进度、强化直观教学。同时配套分层作业,A层提供考研、竞赛类题目,B层增加典型例题变式练习,C层设置基础计算题,确保各层次学生都能“吃得饱、消化好”。
4. 优化“考核关”:构建过程导向的能力评价体系
为考出学生应用能力,会议提出改革考核方式,建议降低期末笔试权重,增加过程性评价占比,同时利用学习通记录学生学习日志、项目进展,生成个性化学习报告,实现评价从“重结果”向“重过程、重能力”转变。
5. 助力“学困生”:打出“教导结合”的帮扶组合拳
针对复变函数等课程不及格率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的问题,教师们提出多项帮扶措施:课前要求学生复习关联知识,课上精讲理论、多练例题;选取行政班试点合并教学,提升课堂管理效率;期末通过学习通开展线上集中复习。数学教研室郭一星老师强调“鼓励式教学”,抓住学生微小进步及时表扬,帮助学困生建立自信;同时推行“导师制+朋辈辅导”模式,教师每周组织补习梳理核心概念,学生结对互助复习,并联动辅导员营造学习氛围,实现“及格率与积极性双赢”。
凝聚改革共识,明确行动方向
张凤主任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基础部一直秉持着“重基础,强素养,求创新”的育人理念,这两次研讨会开展的非常成功,大家都能积极思考,认真准备,提出了许多在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希望大家会后能认真梳理总结,将好的做法和经验应用在教学实践中,保证基础课支持支撑学校应用型人才发展目标,支持支撑后续课程的学习。
	  
 
校长助理尹万昀对本次研讨会给予高度肯定,他表示基础部教师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充分落实了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工作要求。他鼓励全体教师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深化改革,以更高质量的基础课程教学,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实支撑。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为基础部教学改革明确了路径、凝聚了力量。全体教师一致表示,将以研讨会为新起点,深耕课堂教学,用数学物理学科的“基础之力”,托起学生应用能力的“成长之翼”,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基础学科力量。
地址:中国·辽宁省大连市旅顺经济开发区滨港路999-26号 电话:0411-86200924 邮件:12791529@qq.com 联系人:武老师
版权所有 @2024大连科技学院数据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