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部开学第一课

来源:网管 作者: 发布日期:2025-09-16
新学期伊始,万象更新。基础教学部的每一位教师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严谨的治学风貌,迎来了开学第一课。他们着装规范、言行得体,充分展现出我部教师队伍良好的职业素养与昂扬的工作热情。
课堂上,教师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塑造自然融入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中。通过生动的事例、深入的讲解,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坚定文化自信。同时,教师们严格落实“五带”要求,注重学风引导和课堂纪律管理,督促学生做到“三带”,师生互动积极,课堂秩序井然,展现了新学期的良好开端。
为切实保障教学质量,部门督导组在王副主任的安排下深入一线,对开学第一周课堂教学进行了巡视与抽查,并留存了影像资料。各位教师积极配合,并纷纷提交了首堂课的图文总结材料。苏丽老师及时完成了汇总工作,形成了部门开学第一课开展情况总结,新学期,新气象,基础教学部全体教师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张凤老师《大学物理实验》开学第一课

在开学第一课中应注重全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首先进行了课程概述和课程考核标准的介绍,然后对学生进行了实验室安全教育,重点强调实验室用电安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光学现象有哪些?引出光的衍射现象,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光学研究和发展情况,强调古人的聪明智慧和创新精神。通过讲解实验设备和原理,介绍夫琅禾费研发第一台分光计的艰辛历程,强调刻苦专研和努力进取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布置作业和思考题,我国是何时开始自主研究光栅的?给学生布置含有思政元素的拓展作业,强调中国科技在不断进步。

丁俊玲老师《大学物理》开学第一课
本次课首先展示大学物理Ⅰ的整体成绩分布(平均分、及格率、高分/低分人数占比),结合典型错题,分析共性问题(基础公式记混、审题不细致、缺乏实际应用思维)。同时避免单纯批评低分学生,而是强调“成绩是阶段性反馈,不是最终结论”,以“24级机制3班学生为例,该班上学期期末不及格人数达到15人,他们通过假期整理错题、主动答疑,补考逆袭及格”为例,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分数,从错题中找改进方向”,传递“重视过程、积极复盘”的成长型思维。对高分学生,肯定其“踏实刷题、主动思考”的学习态度,同时提醒“物理学习需‘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避免死记硬背”,渗透“严谨求实、不骄不躁”的治学态度。对学生上学期的期末成绩进行总结目的是以“数据复盘”传递“理性归因与成长思维”。紧接着明确大学物理Ⅱ的核心内容(电磁学),拆解各章节学习目标(如“电磁学需掌握电场强度计算”),并说明课程要求(课前预习、作业提交时间)。最后进入到了正课的学习中,在讲解“电场”概念时,补充科学家库仑“通过上万次实验测量静电力,得出库仑定律”、法拉第“首次提出‘场’的概念,打破传统‘超距作用’认知”的故事,说明“物理概念的建立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基于反复实验与大胆创新”,引导学生尊重科学、敢于探索。


王旭丹老师《大学物理》开学第一课
本学期教学内容是电磁学,电磁学作为现代科技基石,其发展史贯穿人类文明进步与科技强国的历程。开学第一课我突破传统知识导入模式,对比法拉第坚持10年电磁感应研究与我国潘建伟团队量子通信攻关,强调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渗透科学家精神与科技自立自强意识。从日常科技5G通信到九三阅兵仪式上众多首次亮相的彰显中国军事实力的新型装备,建立电磁学与生活科技的直观联系。


李婷老师《线性代数》第一课:从阅兵到行列式

在本学期线性代数的第一堂课上,我们共同观看了一段9月3日胜利日阅兵的震撼画面。整齐划一的方阵、铿锵有力的步伐,不仅展现了国家力量,更让我们直观感受到“行列”的秩序与美感——这正是线性代数中行列式概念的生动体现。老师以此为引,用活泼有趣的方式带我们步入了行列式的世界。从二阶行列式讲起,形象地将其比作“士兵方阵的面积计算”,对角线相乘再相减的规则变得简单好记。随后扩展到三阶行列式,老师巧妙地用“沙路法则”进行讲解,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直观的手指操作,让我们在轻松氛围中掌握了计算方法。这堂课巧妙融合了课程思政与专业内容,既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又让我们体会到数学中的秩序之美。从阅兵式的视觉震撼到行列式的逻辑魅力,我们看到了线性代数与现实世界的精彩连接,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飞老师《线性代数》开学第一课
行列式,这个在几何中描绘空间变换“伸缩因子”的神奇量,看似与绝对值符号相似,却蕴含着截然不同的本质。它衡量的是线性变换对面积或体积的放大率——正如一个矩阵可以将一个图形拉伸、压缩甚至翻转,而行列式的绝对值正好刻画了这种缩放的程度,其正负则揭示了方向是否发生了反转。认识行列式与绝对值的区别,正是要我们透过数学符号的表面形式,洞察其内在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本质。数学的魅力恰恰在于这种现象与本质之间的深刻联系,而实事求是、严谨推演的科学精神,正是我们解开其奥秘的钥匙。


王彬老师《线性代数》-第一章行列式
行列式的书写符号与绝对值的书写符号虽然外观很相似,但其本质完全不同。我们要认清现象和本质的差别,学会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这些浓缩了我们智慧的观念需要我们慢慢的领悟,我相信,只要同学们不怕困难,努力学习,做好预习和复习,一定也能打开我们的脑洞,使我们对数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刘欣欣老师《线性代数》-第一章行列式
首先,给学生展示我国科技成就的 “硬实力”:北斗导航卫星定位、“FAST 天眼” 射电信号处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复兴号” 高铁减震系统优化四个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 “数学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大国重器的隐形骨架”,强调 “基础学科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根’”。
例如,航天任务中,火箭卫星的轨道精确预测和姿态稳定控制是核心需求,而这两类问题的数学建模均依赖线性方程组求解,行列式则是判断解的唯一性、简化求解过程的关键工具。行列式本身不直接解决工程问题,但其通过与线性代数工具的结合,成为判断模型有效性、求解关键参数的 “数学门槛”。接下来,我们从二、三阶行列式开始,一起来探索行列式的奥秘。

李晓冬老师《复变函数》开学第一课

复变函数开学第一课围绕“知识导入、思政融入、习惯养成”展开,助力学生快速衔接假期与学习状态。以“复数在电磁学、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开篇,结合工程实例激发兴趣。针对课程初期概念多、逻辑杂的特点,将复数定义、运算性质等内容拆解为“基础概念-核心公式-简单应用”三模块,每部分搭配例题慢节奏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到位。明确本学期核心重点为“解析函数、柯西定理、拉普拉斯变换”,用思维导图标注知识关联,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框架。联系我国在工程数学应用中的科技成就(如5G信号处理、航天数据计算),引导学生树立“数学服务国家发展”的学习目标,强化责任担当。学习要求与方法上,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做好逻辑笔记、课后完成相关习题;针对部分学生假期状态未调整,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互动,督促其集中注意力。

张佳莹老师《线性代数》开学第一课
本次开学第一课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融合思想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新学期学习状态,明确学业目标与价值方向。结合课程内容,如《线性代数》在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在考研数学所占比例等,为新学期师生互动与课程意义奠定了基础,但仍需在“针对性”上进一步优化。后续将结合课程进度,把思想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学什么、能做什么、未来向哪走”。 针对大二学生,分享时间管理、课后复盘技巧。多数学生反馈明确了新学期学习重点,初步建立学科诚信意识。本次开学第一课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推动“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深度融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张放老师《线性代数》开学第一课
乍看之下,行列式与绝对值穿着相似的符号外衣,却诞生于截然不同的数学世界。一个关心的是变换中的空间变形,另一个只度量大小与距离。读懂行列式,就是要越过符号的表象,触摸线性变换的几何灵魂——这是一种从形式到本质的数学眼光。一切看似抽象的观念,实则是数学馈赠给我们的思维礼物。不必求一时尽解,只需常思常悟、踏实前行。当你持续思考、反复练习,终会迎来那样的时刻:曾经孤立的知识点连成一片,从一维的绝对值的直白,到高维行列式的深邃,数学开始展现它内在的和谐与力量。而那,正是你思维之门向更广阔维度敞开的回音。希望同学们耐心探求知识。


宿婧老师《线性代数》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是师生关系的“破冰之旅”,也是整个学期教学的“定调之课”。这一课的核心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快速建立信任、明确规则,并点燃学生对新学期的期待。课堂核心:从“知识传递”转向“关系建立”。以往总想着在第一课抓紧讲知识点,后来发现效果不佳。今年我将重点放在了师生、生生互动上:规则沟通:从“单向告知”变为“共同约定”。
开学第一课的价值,在于用真诚和用心搭建起师生沟通的桥梁,这比任何知识点的灌输都更能为整个学期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