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 的重要论述,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于6月23至29日 开启广西实践研修之旅。此次活动以 “探寻壮美广西,汲取思政力量” 为主题,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涵,通过实地走访、专题教学与互动研讨等多元形式,引导思政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深化认知,为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筑牢根基。
行程纪实:在历史坐标中感悟精神力量
第一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殿堂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琳琅满目的藏品与展览,生动诠释着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的深刻内涵。从精美的少数民族服饰到古老的生产工具,从独特的民俗器物到共同御敌的历史文献,无一不在诉说着广西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血脉联系。
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 高度契合。思政教育需以文化认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历史中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逻辑,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深植学生心间,助力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第二站:青秀山大思政课教育基地 —— 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场
青秀山大思政课教育基地以生态之美,绘就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的现实图景,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活样本。景区内多样的生态系统、完善的科普设施,以及生态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生动展现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在教学中应积极践行 “坚持系统观念” 的方法论,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思政课程,引导学生树立 “生态兴则文明兴” 的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培育更多能够扛起美丽中国建设重任的时代新人。
第三站:百色起义纪念园—— 弘扬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百色起义纪念园里,百色起义纪念碑巍峨矗立,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的初心使命。在纪念馆中,老一辈革命家领导百色起义、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程,生动诠释了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的伟大建党精神。
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饱含故事的文物,将大家的思绪带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讲解员生动地讲述着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成立的背景、过程以及它在当时所发挥的重要政治作用,让参观学习的老师深刻领悟到革命先辈们在艰难困苦环境下,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精神,深刻认识到右江工农民主政府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第一个红色政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创了民族团结进步、共同奋斗的光辉典范,为大家上了一堂震撼心灵的现场教学课。
粤东会馆内生动的讲解,体现出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与顽强的斗争精神,让教师们深刻领悟到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教师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的重任,需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融入课堂,教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奋勇前行。
第四站:刘永福纪念馆 —— 追忆抗法固边民族英雄
刘永福纪念馆中,民族英雄刘永福抗法援越、抗日保台的英勇事迹,是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写照。他爱兵爱民、勤勉廉政、戒子重教的品质,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思政教师应以刘永福的事迹为教材,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厚植家国情怀,培育新时代青年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第五站:东兴口岸片区 —— 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繁荣景象
东兴口岸的繁荣盛景,是 “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在区域合作中的生动实践,展现了 “一带一路” 倡议下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的丰硕成果。大清国一号界碑历经百年风雨,见证了国家主权意识的觉醒与发展,深刻诠释了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这一重要论断。
思政教师需以此为契机,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增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让家国情怀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
第六站:东兴京族博物馆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东兴京族博物馆全方位展示了京族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印证了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的重要论述。馆内各民族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的案例,生动体现了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的格局。思政教师应从中汲取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树立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心手相牵” 的团结意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教育力量。
第七站:平陆运河 —— 见证世纪工程的时代伟力
平陆运河施工现场,机械轰鸣、船只穿梭,一幅热火朝天的建设画卷徐徐展开。这条沟通西江航运干线与北部湾港的世纪工程,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承载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使命。它不仅是一条经济航道,更是新时代奋斗精神与创新智慧的生动体现,彰显了 “集中力量办大事” 的制度优势。
站在运河建设规划展板前,教师们深入了解了运河从构想提出到破土动工的艰辛历程,深刻体会到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的担当精神。这一伟大工程的建设,离不开无数建设者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拼搏,从生态保护优先的施工方案,到智能化、绿色化的建设技术,处处践行着新发展理念。思政教师们意识到,平陆运河正是开展国情教育的鲜活教材,未来将把运河建设背后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融入课堂,引导学生感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激励青年学子勇担时代使命,以奋斗之姿投身国家建设新征程。
此次广西实践研修,让思政教师在理论溯源与实践观照中,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与把握,提升了政治站位与理论素养。教师们将以此次研修为契机,坚持 “八个相统一” 原则,把广西实践中的鲜活案例与理论精髓有机融入思政课堂,推动思政教育从 “理论灌输” 向 “价值引领” 转变,从 “知识传递” 向 “实践育人” 延伸。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挖各地特色资源,构建 “理论 + 实践” 双轮驱动的思政教育新模式,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与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地址:中国·辽宁省大连市旅顺经济开发区滨港路999-26号 电话:0411-86245087 邮件:zhangshuo@dlust.edu.cn 联系人:张老师
版权所有 @2024大连科技学院数据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