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研促成长 凝心聚力提质量 ——2024-2025学年第1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研活动纪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网管 发布日期:2025-01-13

2024-2025学年第1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紧紧围绕学校和学院的中心任务,开展丰富多样的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一、参加全国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集体备课会

2024年8月26日至3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E1会议室参加了全国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集体备课会。本次培训课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部三部门联合主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集体备课平台承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全体授课教师参加。

本次集体备课先后邀诸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黄一兵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王毅,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朝阳,中央党校<围家行政学院>副教育长刘宝东,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杨凤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李庆刚,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沈传亮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张太原,10位专家分别围绕正确认识历史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大历史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与抉择,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及其里程碑意义,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等内容,进行了专题报告。

参加本次培训的老师表示,本次集体备课学习内容丰富、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示范教学启发性、针对性、操作性都很强,对于进一步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具有重要作用,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作出积极贡献。学院将以此次备课会为契机,借鉴授课专家的丰富经验,推动我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高质量发展。

   


二、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集体备课

在抗日战争胜利79周年之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组织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集体备课,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民族精神,同时也是对青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

首先由张杰老师带来专题讲座,她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故事讲述,为老师们展开了一幅幅抗日战争的生动画卷。在这段至暗时刻,中国人民展现了无与伦比的韧性和英勇,无论是正面战场的浴血奋战,还是敌后战场的艰苦卓绝,都体现了中华儿女共同为民族生存而战斗的决心。

随后,各门课程教师代表均谈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相关课程的想法,相信这些想法对大家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应该都有启发,让我们同心协力,继续探索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的具体做法,为我们的课程增光添彩。

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教学研讨会转训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及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更加有效地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中,召开此次教学研讨会。我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郑旭老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研讨会共分为主题报告、专题交流、教学展示、实训时间等环节,邀请教育部高校思政教指委,纲要分教指委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等专家,主题报告学理性很强。如燕山大学柴勇教授从怎么样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分析了他听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强调要把道理讲的理直气壮旗帜鲜明,通过立足经典、立足实事、立足日常怎么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曲洪波教授主要讲授了如何用好历史性决议讲好纲要课,分析三个历史决议在新中国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及怎么样用三个历史决议讲好新中国史的重点内容,不仅融入纲要课,概论以及习思想都可以融入其中。

教研室主任郑旭老师对本次研讨进行了转训,她表示今后教学中要突出理论性,正确处理教学内容的理论和史实的关系,以及强化新时代站位和大历史观的站位,这些都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使用影像资源、实践活动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VR博物馆云参观),可以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总之,此次培训积累了关于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程吸引力等宝贵经验,对于今后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四、2024年第十四期全省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培训转训

2024年10月28日-31日,第十四期全省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培训班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举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郑旭老师参加了本次培训班。培训班以专家授课、实践教学、交流研讨等方式进行,紧密围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展开,内容丰富,成效显著。

教研室主任郑旭老师参加培训,并对培训内容进行了转训。她首先介绍了培训班的情况。在专家授课环节,邀请到中共辽宁省委党校二级教授储霞、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晓娟、清华大学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詹逸思、吉林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任朱丽雅等10余位省内外专家作专题辅导报告。

在现场教学环节,组织学员赴阜新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校史馆进行参观学习。专题研讨环节,各组学员结合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主题研讨。培训期间,还组织学员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有效提高了学员心理素质,全面增强培训质效。

郑旭老师表示,将把学习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实际行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五、参加学院李清学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研讨会

为弘扬烈士李清学英勇无畏、舍身忘我的崇高精神和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提高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丰富思政课的教学设计,进而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社会正能量。马克思主义学院于12月5日下午1点在E1会议室召开“李清学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教学研讨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张杰老师以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引领,将李清学勤勉敬业、履职尽责的实干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让学生深刻领会一批批优秀共产党员不断涌现,一个个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

院长刘爽教授在总结时要求通过将李清学同志的先进事迹及崇高精神融入思政课,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且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纷纷表示,今后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教学模式,让思政课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成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六、围绕中心任务,加强课程建设

围绕学校高质量发展和迎接审核评估中心任务,按学院相关部署,教研室开展了深化课程建设内涵的步骤安排。

(一)审核评估材料准备

按学校第二次教学工作例会的部署,学院要求在年底前完成上学期存档的数字化建设工作,教研室布置了具体工作安排。

1、展示马克思主义学院试卷存档模板,按模板要求完成2023-2024学年第2学期的存档数字化工作。

2、下载汉王扫描王,并展示使用方法。

3、提出要求:核对卷面分数并在电子版标注:学号+姓名+分数。

4、规定上交时间,并布置互查和抽查相关工作。

(二)智慧课程建设准备工作

为迎接审核评估,学校在第一次教学工作例会中做出加强课程内涵建设的工作部署。教研室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力图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对标省级一流课程,建设成为与时代特点相符合的智慧课程,为此对教研室教师进行了研讨和工作部署。

课程组成员明确了各自任务,就如何建设智慧课程、如何建设课程思政图谱、如何通过智慧课程建设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如何体现学科优势和课程地方特色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课程组成员一致认为应以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的标准来打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智慧课程,推动学院、学校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研讨结束后,教研室主任郑旭老师进行了后续工作的分工安排,以推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智慧课程的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