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政教师赴全国高校思政教师研修基地(四川大学)参加暑期实践研修活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网管 发布日期:2024-07-10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建好思政课的重要论述,提升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72日至8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前往四川开展为期一周的实践研修活动。

本次实践研修活动,老师们走近红色故里,追寻伟人足迹,参观了邓小平故里、两弹城、汶川映秀遗址、战旗村、成都市博物馆以及保路运动纪念馆等地,运用实地走访、重温入党誓词、敬献鲜花、实地教学等多种形式,感受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第一站:邓小平故里

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思想和实践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由于部分展馆还在修葺完善,老师们参观了临时陈列馆。丰富的文物、图片和文献资料生动地展现了邓小平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他在艰难的岁月中始终坚定信念,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作为思政教师,我们要将邓小平同志的改革精神和创新理念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明白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

第二站:两弹城

这里曾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重要基地,承载着无数科研工作者为国防事业默默奉献的光辉历史。

在两弹历程馆,老师们了解了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研制的艰辛历程。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科学家们怀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感,隐姓埋名,扎根深山,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研制出了“两弹一星”。他们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祖国,在艰苦的环境中日夜奋战,为了国家的安全和尊严,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正是靠着这种精神,我国在国防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民族自豪感。

在当今时代,科技竞争日益激烈,我们更需要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激励他们为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学习。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国家的发展中,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三站:汶川映秀遗址

汶川映秀遗址是行程中最为沉重的一站。2008 5 12 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给这片美丽的土地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如今,站在废墟之上,眼前的残垣断壁依然让人触目惊心。

然而,在灾难面前,中华民族展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顽强的生命力。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迅速集结,无数志愿者奔赴灾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种团结互助、共克时艰的精神在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思政教育中,我们要将汶川抗震救灾的精神作为生动的教材,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同时,也要让学生坚信,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四站:郫都区战旗村

战旗村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典范。走进战旗村,干净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民居、繁荣的乡村产业让人眼前一亮。当地通过深化农村改革,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实现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战旗村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这里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对于思政教育来说,战旗村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农村发展,培养他们对农业农村的感情,鼓励他们毕业后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站:成都市博物馆

成都市博物馆是一座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成都历史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从古代的蜀文化到近代的成都变迁,从精美的文物到丰富的历史资料,成都市博物馆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通过参观,老师们了解了成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演变,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博物馆,让他们在历史文化的熏陶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第六站:保路运动纪念馆

保路运动纪念馆记录了四川人民为保卫路权而进行的英勇斗争。在清末,帝国主义列强妄图掠夺我国的铁路主权,四川人民奋起反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有利条件,充分体现了四川人民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纪念馆中,通过安晓颖院长的解说,我们听到了一幅幅生动历史画面背后的故事,知道了一个个为国家为民族英勇反抗的英雄人物。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思政教育中,我们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此次实践研修活动,思政教师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对抗震救灾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色文化等方面的感受更为真切,认识更加深刻,进一步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信仰。全体教师收获满满,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和研究,将此次实践和学习体会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好、弘扬好,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作用,履行好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职责。

在今后工作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把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利用好红色资源,宣讲好红色故事,上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